化学 饱和溶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2:51:32
问一下:
1.为什么降温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能说说原理吗?还有升温使饱和变不饱和?
2.那降温有晶体析出的话,那原溶液中的溶质是不是就变少了,那质量分数是不是也变小了?
3.一到例题:20摄氏度时,把一定质量分数的某物质的水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在冷却到20摄氏度,有2克溶质析出,此时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25%,则20摄氏度时
A原溶质为饱和溶液
B为不饱和溶液
C原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原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
(一般题目中的冷却到原温度代表着什么意思,还有蒸发一般指的是恒温蒸发吗,还有这道题中的有晶体析出,是蒸发的原因还是冷却降温的原因)
要把例题解答一下,要思路和过程!!!
还有一个: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错的,那质量分数可能不变的是降温,为什么呢??
还有变小??

我们老师有说实际的质量分数是大与16.7% 小于25%的 为什么呢??

1一般情况下降温会降低溶解度的 升温提高溶解度的
2当然变少了
分子减少 分母不变 当然减少
3一般是指 题目中较低的那个温度
默认恒温蒸发
多方面的原因吧
不过一般忽略蒸发造成的质量减少
否则就不是理论化学了

1/一般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例外的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降温有晶体析出,原溶液溶质肯定减少了,质量分数也小了用这个式子可以讨论: M/(M+N)(M为溶质质量,N为溶济质量),1/(1+N/M),M变小,N不变,N/M变大,分母变大,整体结果变小。
3/BC
当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时,此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为S/(100+S0*100%=25%
S=100/3克
蒸发掉10g水应析出晶体为X克, 10:X=100:100/3
S=10/3克,大uyu2克,说明原来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10+2)*100%=16.67%

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降温时能降低物质的溶解度,从而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同理升温使饱和变不饱和。
降温有晶体析出的话,原溶液中的溶质肯定变少了,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质是不变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了,因为溶剂没有减少。
冷却到原温度,代表不是冷却降温,因为温度没变,不是降温,所以题目是蒸发的原因,蒸发不可能是恒温蒸发,因为蒸发要一直加热,温度都会上升的。
对于这道题来说,B是正确的。因为原溶液如果为饱和溶液的话,则10g水中有2g溶质也是饱和溶液,则质量分数为16.7%,即饱和的溶液才只能有16.7%的溶质,而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因此A C D 都不正确。

1.一般情况下降温会降低溶解度,升温提高溶解度的(除了二氧化碳)
2.没错,因为溶剂不变,溶质析出后,析出的那部分不计入溶液中,所以质量分数就变小了。
3.没写它的溶解度,没法算啊……
一般题目中的冷却到原温度代表着什么意思:就是说,降温到这个溶液加热前的温度。
蒸发一般指的是恒温蒸发吗: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