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危机或社会危机严重时,制造事件可以转移群众视线,可以缓解危机或解决危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6:16:57
那用战争可以转嫁经济危机的原理是能拉动内需吗?请给我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谢谢!
比如说越南经济问题国民对政府的意见大容易导致社会问题,就使出惯用伎俩口出狂言说能打到北京,来激发爱国情绪转移视线。这作用真那么大吗?搞不懂为什么能有这作用?

不能说完全是,以二战为例,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崩溃,一些国家为了销售出大量剩余产品不得不依靠战争夺取市场,另一方面战争需要大量装备,这样国内会增加不少的工作岗位,可解决失业问题。内需当然可以拉动一些,但主要的是抢占市场和原料产地。

我也学习,关注…

其实能控制媒体就很好办。
不播那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了。久了渐渐就慢了。
中国人都是这样的。一不提了。就渐渐忘记的。

偶是个中学生!发表一下意见,见笑!
首先经济危机是一场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每80年爆发一次!日本为例)
上次由于股票金融业发生危机!股票爆跌,导致投资者失望,消费低迷,没了消费哪来生产?工厂停产企业倒闭,从而引发蝴蝶效应!
这些政治家就在家犯愁了,要想重新振作就得生产.消费.国内已经生产过剩了,就得发动战争扩大内需!

、军工投资和民用项目的投资争抢的是同一块蛋糕。战争期间,军工项目的超常规订货,是以牺牲民用品的生产和投资机会为代价的。大炮和黄油,在一国的经济体系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超出这个比例,军工部门的就业增加,就必然会以民用部门的失业或就业机会的丧失为代价。同样是10亿元人民币,投入军火生产可能会使得一个军工厂从半倒闭状态恢复,如果是国家投资,或许并不直接导致民用部门的失业,但却意味着,这十亿元原本可以投资民用事业的资金,如今已无法在民用部门创造与这十亿元投资相关的就业机会。/ O7 @$ V7 C1 `7 S3 E6 t! y/ ], {* _
: d& h* u( Z2 x
2、军工项目是不可再生的投资。军工项目与民用项目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军用品的生产无法转化为生产投资。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十亿元造的一艘潜艇,生产的是“安全”,但却不是商品。其投资价值仅从价值角度而言,是随着折旧年限的增长而逐步减小的。但投资于民用项目,尤其是生产设备和工具,却可以通过经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R, h2 u+ p' X5 G4 \+ t1 I# J# V
& g% X9 T, c; P; p ?# _. y, u
3、军用品的超常量采购政策是无法长期继续的。当然,前提是在非大规模战争状态下。如果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然是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