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词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35:47
我有几个小问题,几天后的考试可能会考到,所以请有能力的人帮忙解决一下.但考虑到会考到,所以请好心人能将答案发到我的邮箱中,而下面的回答框写上你的邮箱用户名就好了,如果好,分数我会送给你的.再次感谢你们!

一.读词并回答问题.

琐寒窗 寒食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问题1: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开头三句点明诗人所处环境,春天的柳色昏暗,乌鸦盘旋恬躁,词人站在朱户之中,小帘之后凝神沉思.(注意:"恬躁"中的"恬"是错别字,由于找不到正确的字,就用这个字代替一下)
B.雪声洒落在空寂的台阶上,直到夜尽仍不停息.词人的心绪更加烦乱愁闷,面对此景,思绪联翩,思念故人.
C.上片结尾,词人宕开一笔,由眼前之景转至当年少年羁旅生活,下片则由暮年晚景转回眼前景色,过度极为巧妙.
D.词人渴望归去,结尾处用真切,具体的"战关"形象,表现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反衬眼前的愁闷孤寂.

2.上片"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的词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描写的内落相似,具体说二者在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二.把"月光""垂杨""流水"三个词拓展成不少于40字的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三.读诗并答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题:1.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战争场面?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

一、1.C(“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的意思是:旗亭饮酒之事,还是让高阳酒徒们去吧。词人并未“前去酒楼饮酒”,实际上叙说自己为愁思所缠绕,对“嬉游”取乐并无兴趣。“豪爽好客”的解释,更是与词中的情感基调不合。)
2.相同点:都是以景物烘托自己的心境。“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梧桐”“细雨”是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绪时常用的典型意象。)
不同点:周邦彦《琐窗寒》:词人描写景物时极重炼字,一个“锁”字,使本来抽象无形的情绪形象化,突出了词人此时愁闷难耐的心境。/李清照《声声慢》:作者使用形象生动的叠词“点点滴滴”,雨打梧桐,描绘出雨声的凄清和连绵不断。表达了深切的凄苦之情。(从其它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

三、1.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天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写出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
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
2.直抒胸臆
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

一、1.C(“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的意思是:旗亭饮酒之事,还是让高阳酒徒们去吧。词人并未“前去酒楼饮酒”,实际上叙说自己为愁思所缠绕,对“嬉游”取乐并无兴趣。“豪爽好客”的解释,更是与词中的情感基调不合。)
2.相同点:都是以景物烘托自己的心境。“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梧桐”“细雨”是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绪时常用的典型意象。)
不同点:周邦彦《琐窗寒》:词人描写景物时极重炼字,一个“锁”字,使本来抽象无形的情绪形象化,突出了词人此时愁闷难耐的心境。/李清照《声声慢》:作者使用形象生动的叠词“点点滴滴”,雨打梧桐,描绘出雨声的凄清和连绵不断。表达了深切的凄苦之情。(从其它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

三、1.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天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写出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
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
2.直抒胸臆
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