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误读解释名词和论述20世纪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上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1:10:35
论述20世纪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上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是一道论述题,大约要求700-800字
急用!!!!

文学误读:是读者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和主观评价。你因为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主观管情感不可能和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完全一样造成的。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经历了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之后,必然要向更宽广的社会、历史、政治拓展,从局囿于文本向更深厚的文化拓展。
  西方的历史具体性和必然性给予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以重要影响,但它仍然不能代表或取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特定的历史具体性。我国文学研究90年代初确实存在过凌空一跃的现象,存在着从原先的政治社会批评直接跨到当今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研究的情形,存在着缺失的环节。西方文本中心时代的那种语言的、文本的和形式的研究虽在90年代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至今仍不充分和深入。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近20年文学文化发展的历史具体性不同于西方,有它自身的后发历程。但历史不可能重新来过,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不可能按西方的路线原封不动地再走一遍(其实西方各国文学研究的发展也并不完全一致,实际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中国文学研究的思路在深层不同于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两极分立的研究路数,并不醉心于所谓的片面的深刻,而更满足于执两用中或面面俱到的混成思维。
  文学研究传统对象的萎缩,新的研究对象的不断生成,新的研究界域的不断拓展,研究内容的转换,致使学科发生“内爆”, 这种“内爆”必然突破原有界限。在学科面临转型或多元转换、边界移动的特定历史时期,自律性的坚守就失去了现实支持和学理依据。比如作为自律性支柱的文学性、审美性,作为内部研究的核心的语言论与文本论,作为文学本体研究的形式观,都已发生重要的变化。
  作为自律论依据的文学的文学性,现在已溢出文学的边界,广泛地渗透到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电视、网络、广告、服装、家居、美容、汽车销售以及美食,进入几乎所有日常消费和商业炒作中。而审美性不再是文学艺术的专属性能,而成为商品世界的共性。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最近几年它得到社会理论家、美学家与文化研究者的共同关注。审美化已经成了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组织化原则。

你问这方面的问题就说明你是搞文学的吧 搞文学的你怎么能作假!唉...可悲!自己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