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的物理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3:45:16
1.同学先敲响大钟、然后停止撞击、大钟仍然“余音未了”原因?
2.古代人趴在地上听声音、为什么?

喓越详细越专业越好.谢谢大佬勒.

因为大钟虽然不再敲了,但还在不断振动,产生余音。
固体传声比在空气中要快的多。

1、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在人耳能察觉的振动频率内我们都能辨认为声音。敲钟,钟的振动持续时间很长,所以我们听到声音的时间也很长。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土地中要慢
我们知道声音靠介质传播,像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在不同的介质种,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传播)

空气(15℃) 340m/s

空气(25℃) 346m/s

软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馏水(25℃) 1497m/s

海水(25℃) 1531m/s

铜(棒) 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铝(棒) 5000m/s

铁(棒) 5200m/s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有两个因素:介质和波源
周围的温度改变了,空气的密度就变了(温度越高,密度越大,因为温度越高,空气热涨冷缩,于是会产生局部压强增大,也就是密度增大)也就是介质变了
而声音传播的介质密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也就是声音在温度越高的环境中传播得越快

所以在地上听声音要来得比空气中的快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声的,停止撞击后,大钟仍在振动,所以会“余音未了”
2.古代人趴在地上听声音,容易听到敌人挖地道的声音,原因是:大地传声的速度比较大,且声音分散小,传声性能好

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