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缘”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2:02:42

【 缘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Pratyaya,攀缘之义。人之心识,攀缘于一切之境界也。如眼识攀缘色境而见之,乃至身识攀缘触境而觉之。因而心识为能缘,其境界为所缘,其心识向境界而动之作用,谓之缘。即心攀缘境界也。缘为心对于境之作用,易言之,则为心之虑知。故常曰缘虑,示缘即虑知也。成唯识论一曰:‘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囗@又]由藉之义。依藉于他者。大乘义章三本曰:‘缘者由藉之义,缘别不同,故分为四:一者因缘,二者次第缘,三者缘缘,四者增上缘。’

【 缘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1.事物的相涉关系,如因缘。2.攀附的意思,如攀缘。

佛教对缘分特别看重。人与人之间都是缘分。前世的缘分造就今世的缘分。应该珍惜缘分。

缘是外界因素,自我的追求是根本原因,对外要有所选择、在取与不取之间慎重,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先了解自己真正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才不会被外界牵着走。当明白胜败无常的道理以后,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胜利以后,再去考虑怎样取胜就会做正确的选择——站在人民的一边。

仁者吉祥!
简单来说:缘是因果的接触再延续,一种无形的牵引。因为一个前因的触动,而产生下一步的反应、思想、行为、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引领一切。我们念念清醒,觉之是为佛,迷之是为凡夫。
阿弥陀佛!

起因

缘分,机遇,你和佛接触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