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早慧儿童? 说出一个人名字于他的故事? 司马光和谢道韫就不要说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3:38:33
古代的!!!!!!!!!!!!!!!!!!!!!!!!!!!!!!!!!!!!!!!!!!!!!!!!!!!!!!!!!!!!!!!!!!!!!!!!!!!!!!!!!!!!!!!!!!!!!!!!!!!!!!!!!!!!!!!!!!!!!!!!!!!!!!!!!!!!!!!!!!!!!!!!!!!!!!!!!!!!!!!!!!!!!!!!!!!!!!!!!!!!!!!!!!!!!!!

1、文章中写过的算不算,比如王安石的《伤仲永》里面的仲永,看景就能作诗。
2、现实中的有孔融,东汉末年人,小的时候就很聪慧,善待亲友,有名的孔融让梨就是一个例证。他十岁时,聪慧就已经众人皆知,独太中大夫陈韪讥讽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就是说他,小时候看上去倒是很不得了,大了未必有多好。孔融当时就对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也就是反过来讽刺陈韪,小时候肯定很不得了,所以现在才这么差劲。

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推进充分发展,充分发展带动全面发展。这里我举两个早慧儿童的事例来说明问题:

长沙的刘媚,妈妈从小施以全面诱导,致使孩子快乐、活泼、聪明、自信、友爱、诚实,喜欢识字读书,善于思考提问,会画画,爱学外语,会计算,爱拉手风琴,很小就能利用星期天与妈妈各骑一辆自行车从长沙郊区到城里进绘画班、音乐班学习……这样有广泛兴趣的孩子果然早慧了,她知识面宽,求知欲强,8岁考入湖南省重点中学,11岁进入大学少年班预备班。后因中心兴趣在美术方面,她主动放弃大学少年班的“优厚条件”,而要求上美术职业中学。她在美术中学处处发光,15岁就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这一类在婴幼儿期宽厚的基础上达到充分发展的事例是很多很多的。

而石家庄的小任寰,则是先在某一方面充分发展而带动全面发展的事例,她的父母也是我们的兼职研究员。

任寰出生后不久就是个很不幸的孩子。她两个月时患小儿湿疹;严重的湿疹未愈,9个月时又得了小儿过敏性哮喘;接着又患小儿肺炎。这样,她从9个月开始治疗,到6岁时先后住院抢救59次。她是一个被从死亡线上夺回来的孩子,无疑,她从出生起就被剥夺了全面发展的机会。

但因为自幼住院,经常住院,正巧“文革”期间父母又能常陪着她玩,所以为了减轻病痛,驱赶寂寞,他们就给她讲故事、念儿歌、看图画、猜谜语,教她识字、读书、背诗……大量的床上生活游戏,养成了孩子安静专注的性格和细心思考、提问的习惯,充分发展了她的语言能力。就连儿童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常来逗她玩。

医院的生活使任寰从小就能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体味父母对子女的爱。她亲眼看见,有的病友好好地进了医院,却因为得的是绝症,不久就死了,死者的家人哭得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