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垄断优势理论的要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3:26:20

百科就有
垄断优势理论
一、产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
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
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二、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y Advantage)的主要思想
市场的不完全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
1、原因分析: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