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只在中国流行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8:22:59
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美国家用什么聊天工具?
当然也有其他的聊天软件,楼下的意思是说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聊天工具,对吗?

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个年轻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上决定开发一种软件,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交流的特点,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直接的交流,由此产生了ICQ的设计思想。当时是为了他们彼此之间能及时在网上联系以交流用的,可以说近乎一种个人的"玩具",并且成立了一家名为Mirabilis的小公司,向所有注册用户提供ICQ服务。
后来,美国在线以2.87亿美元收购了ICQ,在今年5月它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大关,每天平均有1000万用户在线,每个用户平均在线时间为三个小时。
在1999年,国内冒出一大批模仿ICQ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如最早的Picq、Oicq、OMMO等,新浪、网易、搜狐等也开发了类似的软件,如新浪的SinaPager。QQ的前身OICQ也是在1999年2月第一次推出的。
QQ之所以能够在如此众多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中脱颖而出,最终把其它竞争对手全埋没掉而占领了中国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市场95%以上的市场,一半靠的是实力,另一半靠的是运气。
1998年11月11曰,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在公司成立当初要业务是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这种针对企业或单位的软件开发工程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中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的最佳选择。1997年,马化腾接触到了ICQ并成为它的用户,他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这使得ICQ在国内使用的虽然也比较广,但始终不是特别普及,大多限于"网虫"级的高手里。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想的是开发一个中文ICQ的软件,然后把它卖给有实力的企业,腾讯当时并没有想过自己经营需要投入巨大资金而又挣不了钱的中文ICQ。当时是因为一家大企业有意投入较大资金到中文ICQ领域,腾讯也写了项目建设书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开发设计OICQ,到投标的时候,腾讯公司没有中标,结果腾讯决定自己做OICQ。要知道,当时腾讯给OICQ标的价格才仅仅为三十多万而已。到后来腾讯开始迅速发展的时候,马化腾十分合时宜的说,"我们需要自己的中文网络软件,我们需要自己的ICQ!",但事实上,腾讯推出O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