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历史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0:28:50
老师说过,吴王要攻打楚国,其实是后面还有一个国会趁机攻打他,大臣们劝他是不要去攻打楚国,因为把精兵调走后,后面有个国会打他......我忘记了那个要趁机攻打他的那个国是哪个国了。。。。。。

我读《中国全史·政治卷》,上面说,夫差欲倾全国精兵北上同晋国争夺霸主之位,当时勾践已得赦免回国,夫差的儿子太子友劝其不要北上,要防止越国偷袭,然后讲了这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历史,不是故事

  •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王欲讨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胆敢劝告出兵的人,我将他处死!”

  • 这时,有一个少年 ,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劝告必定没有效果,只会被处死。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用露水湿透他的衣,这样许多天。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少年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放声鸣叫,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螳螂捕蝉》的历史背景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 原文 螳螂捕蝉 译文 螳螂捕蝉 翻译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