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求!惨!急! 司马迁和班固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什么分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1:08:00
以《汉书 苏武传》和《史记 李广将军列传》为例

史记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本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形式组成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提通历

1)《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贡献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②《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
③ 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
④《史记》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它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李将军列传》避开了斩首、俘虏的具体数字,而着重描写李广的个人骑射能力。古代战争小说给我一个感觉:中国古代的文人在评价一个将军时,非常注重他的个人战斗力,好像只要个人战斗力强,就一定是个好将军。选拔武将的时候也是只考察候选人的个人战斗力,而对于其他方面都忽略不计。李广无疑是这些人心目中的好将军,他们不管李广的军功如何,一行情愿的认为将门出身、骑射能力非凡的李广一定比外戚出身、个人战斗力不突出的卫霍(司马迁在评价卫霍的个人战斗力时,只有一句“善骑射”,没说具体“善”到什么程度)更能胜任将军一职。他们把李广没能立功归结为“数奇”,而把卫霍的战功归结为“天幸”。

说司马迁抬李贬卫/霍,还有一个原因。一般来说,一个将军战败被俘,勉强逃脱应该是很丢人的经历吧?司马迁在描写这一段的时候将李广的失败归结为匈奴兵多一笔带过,而生动地描写了李广逃脱时的情景。于是这次被俘不但没有成为李广的丢人经历,反而成了他是名将的论据。相比之下,描写卫霍的战功时,只有几个干巴巴数字,看过之后印象不深。

司马迁采用了一些文学上的技巧,还是忠实于历史的。他还是记载了李广的一些不好的事迹:“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霸陵尉不让他过关本来是按制度办事的典范,他却心胸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