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中省略的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9:26:38
拜托各位大哥大姐

三峡[1]

[北魏] 郦道元

江水又东径广溪峡[2],斯乃三峡之首也[3〕。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4],厥势殆交。

北岸山上有神渊[5]。渊北有白盐崖[6],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7],故因名之。天旱,燃木其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8],寻即降雨[9]。常璩曰[10]:县有山泽水神[11],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12]。《蜀都赋》〔13〕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

峡中有瞿唐、黄龛二滩[14]。夏水回复[15],沿溯所忌[16]。瞿唐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17]。刺史二千石经过[18],皆不得鸣角伐鼓[19]。商旅上水[20],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21]。今则不能尔[22],犹飨荐不辍[23]。

此峡多猨[24]。猨不生北岸[25],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26],初不闻声[27],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28]。

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29],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30]。

江水又东径巫峡〔31〕,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32〕。郭仲产云[33]: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34],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35〕。

江水历峡[36〕,东径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37〕,晋太元二年又崩〔38〕。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簟〔39〕,或方如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40〕,致怒湍流[41],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42],此之诸岭〔43],尚为竦桀〔44]。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45〕,偕岭衡疑[46〕。其翼附群山[47〕,并概青云〔48〕,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49]。神孟涂所处[50]。《山海经》云[51]:“夏后启之臣孟涂[52]。是司神于巴[53]。巴人讼于孟涂之所[54],其衣有血者执之[55],是请生居山上[55]。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57]。又,帝女居焉[58]。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59],名曰瑶姬[60],未行而亡[61],封于巫山之阳[62],精魂为草,实为灵芝[63]。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