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金石”是指什么?貌似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曾经收集过,哪位知道,重赏300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9:26:20

所谓"金石"是指古文字,因在古代,特别是古代早期,文字都是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划在石头上,所以就把研究古文字的学问称为金石之学,(古称铜为金)金石考据家就是考证刻划在金石上的古文字的学者..........

金属玉石之类。

中国的考古史上,《金石录》占有显著地位。《金石录》三十卷,宋赵明诚撰。赵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对考古、金石、书画研究甚深。《金石录》一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全书共三十卷,前为目录十卷,后为跋尾二十卷,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

赵明诚之妻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对金石书画也有相当高的造诣,《金石录》一书,实际是夫妇二人的合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写到,“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这是他们新婚贫困时搜求书画的写照。

李清照18岁那年,嫁与官宦之子、太学生赵明诚为妻,住在古都开封。她不只精于诗词,而且爱好考古,赵明诚有同样的兴趣。

文物昂贵,夫妻俩虽然吃穿不愁还有积余,然购买金石书画,用钱就显得壑深难填了。李清照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女性,锦衣玉食并非所求,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才是所爱,平时省吃俭用,把点滴的钱用于购买文物,为此不惜典衣质物。

相国寺,是当时京师最大的商场,在全国也首屈一指,商贾云集,百货毕具,往往有相当价值的文物出现。每逢初一、十五相国寺商场开市之日,李清照便与丈夫双双赶去,先入当铺当了衣物,然后浏览古董摊位,悉心选购文物,携回家去评品展玩。

结婚之初,赵明诚还在太学攻读,两年后学成任太守,有了可观的官薪。这时,李清照萌生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为使宏愿变为现实,她把生活费用压到最低水平,与丈夫约法三章: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尽管如此,仍然入不敷出,李清照索性把陪嫁之物的金银手饰全典当了。一天,有人拿着南唐画家徐熙的名画《牡丹图》前来兜售,索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