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为中心写读后感!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11:18
举四川地震的例子,来证明这句话.

地理随想之黄土地

(作者:东宝职教中心 狮王)

--------------------------------------------------------------------------------

在我国的地理版图上,有一片苍凉的黄色大地,黄沙滚滚,黄浪滔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就是黄土高原。

我始终难以相信,就是这块贫瘠的黄土地,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于是,我产生了疑问。
翻开中国的古代史,不难发现,东周时期的秦国,盘踞的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试想一想,如果没有关中地区的富庶,怎能会有秦国国力强大并崛起于诸侯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在那个受制于“天”的农耕时代,又怎能保证关中地区的富庶?至少在秦始皇之前,秦国经历无数次的变革图新,我们未能找到因君王贪敛而引起的民生苦难或民怨的依据。也就是说,秦国仓廪的丰实,不是靠官府的巧取豪夺,而是建立在正常税收的基础上。由此可以推断,关中地区在当时应该是或者基本应该是地肥水美的。
《黄河象》一文曾经入选过语文教材。该文针对黄河之畔遗留的大象骨骼化石,作了种种猜想和推断。但不论其猜想和推断的结果如何,至少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黄河流域曾经有亚热带动植物生存是不争的事实。
有历史资料表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黄河流域曾经有大象、水牛和竹子等动植物存在,一派亚热带欣欣向荣的景象;公元前700左右,关中地区仍有梅花迎寒而放。
古都西安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在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古西安城里也曾经梅花点点,斑竹丛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繁荣的人文景观互为映衬,相辅相成。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诗经》中有这样的描写:“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多么美丽的景致啊!轻轻的河水啊,缓缓地流淌;阳光照耀啊,泛起粼粼的波光;河岸之上啊,丛林莽莽;郁郁苍苍的檀木林啊,伐木者的歌声在荡漾......
这是黄河么?是的。
那么,根据《诗经》所反映的时代来看,至少春秋时的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