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 海外贸易和朝贡贸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3:57:14

明清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和朝贡贸易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几件事:
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就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随行人数均超过万人,最多的一次达到二万七千余人!据说郑和所乘的“旗舰”长度达到130米,以明朝的生产力水平,应该做到极限了。同时,这艘船也肯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长的。这么庞大的船队,不仅携带的商品量大、品种繁多,随船沿途护卫的部队也达到了骇人的一万余人。这使得郑和不仅能做买卖,还能打仗,甚至是达大仗。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陈祖义海盗团伙的剿灭。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明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盘踞马六甲十几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活动在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地。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攻陷过五十多座沿海城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明太祖曾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后来,他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国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陈祖义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明永乐五年,他诈降郑和,郑和识破他阴谋,施巧计发动突然袭击,当场杀死海贼5000多人,并将陈祖义活捉。永乐五年(1407)九月郑和回国,并把陈祖义押回朝廷,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
这样的阵势,这样的场面,不仅维护了明朝作为当时超级大国的尊严,而且对海路的畅通有序及各国之间的正常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那以后,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东岸的国家,知道了东方有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这对促进中外经济贸易文化交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非洲东海岸某些地方的居民还声称自己是郑和船队成员的后裔。
2、隆庆通关。明穆宗虽然只在位六年,但这期间的一件事却让我们记住了这个年号,由于隆庆之前的明世宗嘉靖年间,中国东海岸岑长期受到倭寇的侵绕,民众损失惨重,政府也没有永乐时的强盛国力来组织反击迅速剿灭倭寇。所以,明政府下令长期海禁,沿海居民内迁。最重要的是,不得再与外人通商,进行海上贸易。隆庆解禁之后,这一局面迅速好转,对外贸易甚至较明朝前期有了更大发展。在不同的领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盛况空前。例如,名贵家具木材象紫檀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中国各种手工业的发展(参见《马未都说家具》 马未都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