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55:17

京剧形成到底多少年? 有两种说法:150年或200年。在戏曲史界,尤其在群众中有些争议,但此较准确的应是150年。一个剧种形成的时期,当然不能像商店开来那样确切,应该说是150年左右。

1990年曾在北京举办徽班进京200年的纪念会,许多人因此认为这就是京剧形成已有200年的证明。其实徽班进京与后来的京剧形成虽有密切关系,却是两个同的概念,打个粗浅的方,婴儿的年龄应该从他降生的时候算起,不能把他从受孕以及在母体中的那段时间算在内。既曰形成,就得有个比较科学的界定。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的区别即在于此。

京剧的产生过程
京剧是由安徽的徽剧、陕西的秦腔,湖北的汉调组成。先后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是将徽剧和秦腔合流,第二次是将徽剧与汉调合流。徽剧的基本唱腔是“二簧”,秦腔和汉调的基本唱腔是“西皮”,所以京剧最早不叫京剧而叫“皮黄腔”,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清代道光年间,皮黄戏进京拜寿,被广泛认可。后来皮黄戏到上海演出,上海人觉得这个戏种来自京城,于是叫“京调”,后正式改称“京剧”。也就是说“京剧”这个词儿是上海人给定名的。在近百年的演化中,京剧集中了中国戏剧的全部特点,故称“国剧”。(二)京剧给中国戏剧带来的转折
1、以演员为中心的体制
2、宫廷化、典雅化,追求形式美
3、表演艺术与剧本文学极度不平衡
4、形成了以唱腔为流派的局面
(三)京剧的辉煌时期(清末、民国、1949年前后)

  京剧最早出现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京剧曾称平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1790年秋,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个徽班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这次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从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