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觉新与祁瑞宣思想性格的异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8:14:50
简述下,谢谢

老舍的《四世同堂》可以看出,长孙祁瑞宣是一个正直、善良、爱国而又带着沉重的历史和家庭包袱的知识分子,他在忍受亡国的彻骨之痛中经过惶惑、偷生而终于有所觉悟和转变,并以新的抗战热情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作为一个教师,温文尔雅,凭本事吃饭,在四十年代的亡城岁月里仍然替旧伦理效劳;他恨透侵略者和汉奸走狗,愿意奔赴国难,说过“把所有的血都流尽也比被征服强”这样有骨气的话,但时代的、历史的和家庭的条件却促使他只能在敌人的铁蹄下苟活偷生;他相信抗战将使历史改观,但却错将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结果使自己失望、惶惑和悲观。
巴金的《家》可以看出,高觉新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也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个人幸福。他既同情弟弟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不满长辈们的荒唐行径,但又固守“承重新”的“责任”帮长辈们劝阻弟弟们反抗,以维护高家的“秩序”。他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只能换到一时的苟安,但最终使自己和亲人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他不敢承担“不孝”的罪名,在封建家长面前唯命是从,以至牺牲了瑞珏的生命。从这一点看,揭露了他灵魂深处的自私性。
总而言之,他是“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他在内心深处郁积着对个性自由的渴望,而在行为上却又是一个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孝子贤孙。
祁瑞宣、高觉新,他们的性格中既存在着相同点,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首先,就相同点而言,他们都是封建礼教下的富家子弟,从小就受到封建礼教思想的侵蚀,在他们的性格中都具有封建阶级的性质。
此外,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郁积着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尽管他们都没能实现他们的自由。祁瑞宣在亡城岁月里愿意奔赴国难,说过“把所有的血流尽也比被征服强”这样有骨气的话,而且后来他参加了地下宣传工作;高觉新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
其次,他们的性格也存在着差异性。
高觉新是那种软弱、得过且过、敷衍麻木的人。而祁瑞宣却没有因为自己内心的痛苦而软弱下去,相反,他积极地去实现自己的个性自由。祁瑞宣最后参加了地下宣传工作。
祁瑞宣最后终于放下了家庭的重担,参加了地下宣传工作;高觉新虽没有放下家庭的重担,但他也从封建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