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朱元璋及其手下没读过书,那么会打仗,天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2:04:25
我还真不理解呢!是说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呢,还是都有天分呢?
关键是咋这么厉害呢,都是朱元璋他老乡,而且一来一个天下第一的猛将,也太巧合了吧!我晕,我正在看明朝那些事儿,不过还没明白过来。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唐诗不是很有名,但喜欢读历史的人多半知道它,尤其是后两句,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颂,表达自己酸溜溜的心境。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先焚书后坑儒。但仅过了十多年,“坑灰未冷”就天下大乱,造反的“刘项”,却是“不读书”之人。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的理想。但是,这一般是在太平时期,读书人通过正常的渠道,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来。如果在动荡时期,读书人就没有多大的市场了,这种时候一般是英雄、枭雄、土匪、流氓、无赖等等的时代和乐园。

因为乱世是没有秩序和游戏规则的时候,而读书人读得书越多,所受到的约束就越多,他们思想潜意识中,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等都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规则。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三十年也成不了。读书人即使加入造反队伍,也不可能称王称霸,成为队伍中的领袖人物,多半做个军师之类二三把手的角色,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明君身上,自己则希望以帝王师的荣誉而载入史册。所以刘邦,朱元璋等没读过书的能成大业,而读书人成不了气候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162088.html?si=1

先看一首诗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唐诗不是很有名,但喜欢读历史的人多半知道它,尤其是后两句,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颂,表达自己酸溜溜的心境。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先焚书后坑儒。但仅过了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