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电影为什么有配乐没对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0:15:40
和电影声音技术有关吗
那电视上播放卓别林电影时怎么有乐器声音?这说明那时已经能把声音录制下来了?既然能录制,为什么还要播放时现场配乐,拍摄时直接录上声音不就行了? 把声音录下来和现场配乐效果没区别啊

简单说。
有技术原因,也有他个人的观念。
电影开始时都是无声电影,在卓别林后期有声电影才出现。
早期卓别林的作品因为是无声电影,所以不可能在电影中出现对白的声音,只能后期加入配乐、字幕;后来有声电影出现后,卓别林认为无声电影其实比有声电影更有魅力,所以对有声电影有抵触,继续着“默片时代”。

不是因为技术原因。
当时那种电影称作“默片(或称无声电影、默剧)”
卓别林早期制作电影时 影音确实技术还不行,但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制作有声电影。卓别林是出于一种艺术追求——他认为声音会破坏默片的艺术效果;或是一个人的偏执(就如辜鸿铭以偏执地 喜欢小脚来向时代的演化政权的更替表示抗议)——完全动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仍然只做无声电影。不过后期他也做出了一些让步:一些电影 已经出现收音机的声音了。

默片时代的影片放映时在荧幕的下方有乐队伴奏,以这个方式弥补无声的遗憾。现在在世界很多地方也经常会有这样方式的电影放映来怀旧。

那个时期是无声电影拜托

卓别林就是要只求个人的表演,有些东西没有声音才有意义,才有表演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