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句子:人们理解的黑格尔是人们所理解的黑格尔,而不是他本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58:10
文章:《理解》作者:马莉
有一个孤独的人。他告诉了我他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他说世人不能理解他。
他只希望得到我的理解。
晚上,我们喝酒,我尽一切努力去理解他——然而不能。
于是我“煞有介事”地“教导”他一番。我给他讲了3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在创始期,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一片巴比伦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着说:“来吧!我们在这儿烧制砖头!”他们真的动手烧制起来。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耸入云霄,好传扬我们的美名,以免我们分散到别的地方!”这时候上帝下来了,他看见了人类建造的城和塔。他说:“人类联合成一个民族,讲一种语言,就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可想而知,以后他们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会做成什么。来吧!让我下去,将人类的语言变乱,使他们无法彼此沟通。”于是上帝施法术把人类分散到世界各地,让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人类的高塔终于没有建成。
这是《圣经》里著名的故事。“巴别”是“变乱”的意思。“巴别塔”就是“变乱之塔”。
第二个故事是苏格拉底的死:公元前399年,在雅典的法庭上,肃立着500个虔诚的雅典公民,人们要对伟大的思想巨子苏格拉底进行审判。原因仅仅是苏格拉底想当一个“马虻”,要通过交谈去“蜇醒”当时雅典这匹昏睡的纯种马,要让那些名声显赫的雅典人意识到自己并不聪明,应当清醒起来。然而,正直善良的雅典人始终对苏格拉底暴露雅典民主制缺点的做法不能理解。藏有私心的雅典人和襟怀坦荡的雅典人一起,利用雅典的民主制这架机器,处死了自己的同胞——聪慧、睿智的先哲苏格拉底。
第三个故事是黑格尔的感叹:1831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弥留之际感叹地说:“只有一个人理解我。” 但马上,他又感慨地否定道:“就连这个人也不理解我!”
故事讲完了。
这个孤独的人沉默不语。
我继续对他喋喋不休道:
第一个故事说明了上帝有时是愚蠢的。他以为变乱了人类的语言就可以使人类彼此不能理解,他忘记了同一种语言的人也可以互不理解。第二个故事恰好从正面论证了第一个故事的结论:雅典的公民们有谁理解了同是雅典公民的苏格拉底?第三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反证:即使理解了又能怎样?人们理解的黑格尔是人们所理解的黑格尔,而不

1.存在一种互相联系的关系。
2.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不少部分被后世所曲解,
真正继承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流派的哲学家并不多,
且不占主流。
相反不少从黑格尔哲学中得到灵感的哲学家
反而被认为是黑格尔的正统继承者,
他们的哲学体系也被理解成是黑格尔本人的体系。
而黑格尔本人并不完全相同。
我只能做这么多了。(>^ω^<)喵

这本不是个问题
确拿来做问题
理解永远只是片面的
自己也不可能完全明白自己到底想什么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