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提倡“人间佛教”还是说“人生佛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1:41:02
印顺法师与太虚法师曾为这些问题有过争执,后来这些争执不了了之,但是太虚法师生前担心的一些问题在现代越来越明显,这与提倡佛教在“人间”还是“人生”是分不开的。
[太虚大师特提示人生佛教以为对治。然佛法以人为本,也不应天化、神化。不是鬼教,不是(天)神教,非鬼化非神化的人间佛教,才能阐明佛法的真意义。]——印顺导师《游心法海六十年》第四章「对佛法之基本信念」

对于印顺的"人间佛教"的立场,太虚和自己的观点划清了界限,并提出了批评:"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有将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但求现实人间乐者,将谓佛法不如儒道之切要——梁漱溟、熊子真、马一浮、冯有兰等;但求未来天上乐者,将谓佛法不如耶、回之简捷;而佛法恰须被弃于人间矣。"

所谓“人间佛教”,在佛法上是还原了人间佛祖的本面,而于宗教,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生活化,则会引起见解争端。以太虚大师看,不过是大乘非佛说的外道体现。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是从传统思想中的发扬,更加注意了人生自我修行的意识,但他的局限仍然是对社会发展缺少动力,缺少对现实的融入。而且也带来过于宣扬“净土”等某一宗的弊端。
我认为这两种佛教发展观中,提倡人间的佛教,是弃绝迷信、注意现实、实现人间净土的进步和改革思想,也是现在很多大德执行的方针。

人生佛教,并非说佛教只为了把一期人生过得开心快乐,也不是弃绝现实人生,只为死后打算、只为超度死鬼。而是说我们得难得之人身、遇难遇之佛法,要立足于从人生的完善和增上中,去圆成佛道。

人间佛教,并非说佛教只为人道众生的安乐、只解决人间的慈善问题。而是说我们人间的佛教,是佛陀生于人间、在人间觉悟、为人间说法而传流至今的,是人本的、人间性的,既不是为死的鬼教,也不是神秘的天教,更不是欲乐的魔教。因为我们生而为人,在人间学修佛法,我们所行持的、所弘扬的、所建设的,就是人本的、人间性的佛教。

末学浅见:
其一,娑婆世界尽法界相比,犹如一滴比之沧海;何以独重人间区区几十亿人,而漠视法界一切众生?
其二,佛法救度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若为福报只愿生天界;非是智者;《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定,寿无量劫,若不能得解脱分法,当观是人为地狱人。”除佛法之外,无有一法可以拔出生死根本。
其三,如上所说,不仅能令众生解脱生死,更能令众生圆成佛道的大乘甚深微妙法,与现今常被宣扬的“人间佛法”“人生佛法”“生活禅”等相比;一者是出世间法,一者是世间法。若以“不计较利益得失”“超然物外”“看破放下”等等作为佛法之精髓;何异于“心理学”、“哲学”等世间法?乃至沦为“求保佑”“求安康”,“求财运”的法;这一类“人间佛法”,是将佛法“世俗化”、“浅化”,实质上是毁坏佛法!
诸位仁者,佛法为脱生死,成佛道;不是“心灵港湾”,也不是求色身之利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两个观点都是第一次在楼主这个问题里看到.长见识了.
不过既然两位大师都没争出个所以然.
我们这些末法众生,低劣根器者,又能分别出些什么呢?

在我看来,两位大师说的都有道理,"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罢了.

我倒是觉得~~佛教主供“正法”所谓正法就是好的方面,比如认真、善良、孝顺、虚心、好问、好学、智慧等等都是“正法”

此言为不知之论,何以为?
佛者为何,汝可知否?若知之,则可为也。
人生而为世,当以之为“人生佛教”!

你说的净土法门是弊端,缺乏对现实的融入,那么佛法也不应该存在了,你还讨论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