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道高中物理题,简谐振动的,很费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9:15:21
一个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自然长度L0=0.5m,上面连接一个质量m1=0.1kg的物体A,平衡时物体距地面高度h1=0.4m,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p=0.5J,在距物体A正上方高为h=0.45m处有一个质量m2=1kg的物体B自由下落,与弹簧上面的物体A碰撞并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但两物体不粘连,两物体都视为质点,g=10m/s2
有两个问:
(1)两物体一起运动第一次具有竖直向上最大速度时弹簧的长度;
(2)两物体第一次刚要分离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
如果说B跟A碰撞以后,两物体就做新的简谐振动了,那么在新的平衡位置应具有最大速度,此时不应该是弹簧原长,但两物体不粘连,过了平衡位置也就是速度最大位置,那么A应该被弹簧拉着,做变减速,而B不跟A粘在一起,那么不受拉力,则此时两物体应该分离,但为什么分离时却是在弹簧恢复原长时呢?

根据你的描述,我觉得弹簧应该是下面固定上面是自由端,A是靠重力将弹簧压缩。

那么A为1N,使弹簧压缩0.1M
弹簧的弹性系数为10N/M
B仅靠重力就超出 了弹簧的弹性范围。
此为其一不合理

其二。
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p=0.5J
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弹力在伸长/压缩方向上的积分。
用高中的算法就是:弹性系数*变形长度*变形长度*0.5

弹簧的弹性系数为10N/M
变形长度为0.1M
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应该是Ep=0.05J。
请楼主再把问题阐述清除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