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劣根性的深度有多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07:38:23
有人说并不深,是这样么?

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劣根性的深度深可见骨。

  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揭露和批判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创作中。透过小说 人物的刻画与描写,让我们看到,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主要表现为“吃人”、 麻木、奴性、看和“精神胜利法”等。鲁迅毕生致力于批判国民性,这也是他所理解的实现文化转型的切要的工作。他写小说、杂文,时时不忘揭露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说得最多的有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马虎作风,以及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谈得最多的一是“看客”,二是“奴性”。例如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人尽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这便是牺牲所换来的坏处。”(《经验》)

我觉得,他批判的是人性。还有中国人的缺点,比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还要犀利,但是多是暗写的。

很深很深,很深很深,很深很深,很深很深......
基本上从大到小,能关乎国民素质,能表现国民劣根的都批判到了。
细致如伸颈张嘴,广泛如国骂,深刻如看死刑的麻木,陈腐如以筷子盘辫子等待复辟,
比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要深刻多了。柏杨只是很肤浅的从欧美国家礼仪的角度进行了批判。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1)理解鲁迅的用心---------鲁迅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教材中一再强调,“重要的是理解鲁迅的用心”,“读鲁迅最好还是顾及一点历史,特别要了解鲁迅毕生从事国民性批判的 苦心”。而这个用心和苦心,就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或者说是通过揭露和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而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要特色,则在于在批判的同时又总是深沉地思考着民族的处境和命运。在教材第10页上,特别就小说《示众》对“看客”心态的揭示,来说明鲁迅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
如:《示众》里的场面:看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