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不知道是扭着筋了,还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7:21:23
早晨开会,起身的时候,腰有点疼,没在意,下午腰疼痛感厉害,后来就不能弯腰,一弯腰就更疼。刚开始以为是凉着了,扎了三天针炙,不见好,后来又找人按摩了五六天左右,疼痛感还是有些。后来又去医院做了一周理疗,那时候背部中间那块也有点疼,做了两三天理疗的时候,中间那块不疼了,就是腰那块疼,比较靠下。后来换了家医院,医生说是腰肌筋膜炎,口服药,再戴个护腰的东西养养,吃药一个星期了,感觉没多大效果,后又换了个医生看,这个医生说没什么事,说是chen着了,用正红花油涂涂,然后平常戴护腰带,要一个多月才能好。我这腰显疼到现在都快一个半月了,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把筋扭着了?因为医生们都说不是腰肩盘突出,我才24岁。腰疼从开始到现在,走路 坐着都没事,但是,坐时间长了腰会显疼。弯腰呆一会,腰酸疼酸疼的,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约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有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在传统观念中,在一般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后的慢性腰痛常被当做“腰肌劳损”,其实,有 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但由于得不到对症治疗而长期受腰痛困扰。不少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 50年还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龄化趋势也很明显,有的人才 18岁就患了这种病。

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相关链接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 36圈。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双手握拳,两拳手心向外,轻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左右同时进行,各叩 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抓到尾部,两手同时进行,各抓 36次。
抖:两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处,手心向内快速上下抖动 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钟。
点:取坐位,以两手中指尖分别点按两腿上的委中穴(膝关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