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0:05:47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价值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展开,体现了邓小平在生产力标准上的综合思维方式。还在1980年4月,邓小平就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初步思想,他说:“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使经济发展得比较快,人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国家也就相应地更加强盛一些”[2](P311)。1983年1月,邓小平又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3](P23)。1986年4月,邓小平形成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比较完整的思想雏形,他说:“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3](P157)。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完整准确地表述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P372)。至此,邓小平形成了关于检验一切工作好坏、衡量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的全面系统的思想。
邓小平在提出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并不是对生产力标准的简单重述,而是有其更深刻的内涵。不少论者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归结于或等于生产力标准,这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结蒂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意义而言,是有道理的。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生产力标准。因为,第一,如果二者是等同的,那末邓小平就没有必要提出“三个有利于”,只要提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就够了。实际上在邓小平看来,生产力标准只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个方面。第二,邓小平之所以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在生产力标准问题上的一些疑虑和争议并为防止对生产力标准的简单化和庸俗化的理解。例如,一些人把生产力标准错误地理解为“赚钱标准”,或片面地理解为“速度标准”、“产值标准”,或井蛙式地理解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标准,或短视地理解为眼前利益标准等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