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中文版的《Blink》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7:05:36
有一本英文书《blink - the power of thingking without whinking》,作者是Malcolm Gladwell。想找到大陆出版的简体中文版,不要台湾省的繁体版。
不好意思,书名写错了,应该是《Blink -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能告诉我大陆的出版商、译者,或者书号就行。谢谢

很多人知道Malcolm Gladwell乃是Blink(台版译名:决断两秒间)和Tipping Point(引爆流行)这两本纽约时报榜首作品的作者。其实这些这是这个在“捉妖”型非虚构类作家最不怎么样的作品。就我个人观点,这两本超级畅销书的畅销程度其实真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劲儿。
2000年Tipping Point(引爆流行)出来时候引起的洛阳纸贵,我们可以借助别的现象想象一下:美国的很多营销顾问公司纷纷借Tipping Point理论知道营销活动。Tipping Point(引爆流行)也让书中的不少人物成名,比如用互联网做“小世界”实验的Duncan Watts本来就是学术界里有名,后来也成了大众文化了,本来很小众的草根时尚挖掘者们也进入了营销结的聚光灯下,上过不少次电视。(比如PBS Frontline出品的纪录片The Merchants of Cool)但是Tipping Points(引爆流行)一书其实根本就缺乏一个成型的理论,只是列举出了几条所谓的法则,举了一些法则有效的例子罢了。法则到底充分不充分,真正如何让这些所谓法则为你工作基本上没怎么提到。按照Gladwell自己的话说,他就是喜欢造些概念,看着它们流传开来,比如Tipping Point这个概念,Tipping Point是“从一种趋势到另不同或者相反的趋势的临界点”,这个词本身在英语里一直又,不是什么新概念。但是Gladwell成功的把它变成了营销方面的buzzword/时髦字眼,把这个词便成了正面的“破窗理论”的代名词。就这点上说Gladwell懂得肯定比他在书中写的实际的多。
说到正面的“破窗理论”,Gladwell确实举了不少好例子,其中一个就是东纽约犯罪骤减的例子,被Gladwell归为铁血警务政策的结果,警察连地铁里乱涂乱画都消灭了,犯罪分子时时感到警察的压力就老实多了。有意思的是2005年的一本经过Blink之后走红的畅销书Freaknomics(疯狂经济学?)中,作者Levitt对这件事却给出了不同解释,Levitt认为什么破窗理论都根本不足以说明问题,真正的解释是美国在犯罪低潮的18年前对堕胎解禁,所以很多本来妈妈不疼,姥姥不爱的孩子都没生出来。而犯罪分子很多都是过去的这种没人在意的孩子成长起来的。两边看看你会觉得都有道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