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谈谈你对和亲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0:45:51
拜托快点哈,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相传“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做怨思之歌”。(《琴操》)此联写得真切率直,说的是千载之下,人们分明能从昭君演奏的琵琶曲中,听到她那无穷的怨恨。

据史载,自昭君出塞后,教以耕织,匈奴安定.数十年未侵犯汉疆.似表嘉昭君之功,实为遮羞布.

昭君生于帝王这家,是何能的安逸生活,断不会愿意去那蛮荒塞外.就算是爱慕匈奴领袖的英雄气概,也需要痛下决心思虑再三才有可能.
若非国力不济,无法抵御匈奴袭扰,皇帝老先生何来将个美貌公主嫁给当时的可以说是尚未开化的人呢.
总之是无奈之举,才有了"分明怨恨曲中论",苦啊!丑啊!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相传“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做怨思之歌”。(《琴操》)此联写得真切率直,说的是千载之下,人们分明能从昭君演奏的琵琶曲中,听到她那无穷的怨恨。

据史载,自昭君出塞后,教以耕织,匈奴安定.数十年未侵犯汉疆.似表嘉昭君之功,实为遮羞布.

昭君生于帝王这家,是何能的安逸生活,断不会愿意去那蛮荒塞外.就算是爱慕匈奴领袖的英雄气概,也需要痛下决心思虑再三才有可能.
若非国力不济,无法抵御匈奴袭扰,皇帝老先生何来将个美貌公主嫁给当时的可以说是尚未开化的人呢.
总之是无奈之举,才有了"分明怨恨曲中论",苦啊!丑啊!

和亲是统治阶级间为缓和矛盾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但对于被和亲的对象,则是充满怨恨之情的。远离家乡故国,在蛮夷之邦过着与自己习惯和人生观殊同的生活。对故乡的思念,对和亲的统治者的怨恨,连同以异国之音弹出的琵琶声,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