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到1949年之间,共国党之间为何内战,再者都是中国人,互相残杀时,两方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17:59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当时的国内形势由解决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为主转为解决以国共之间的国内矛盾为主。历经战乱尤其是8年抗战的中国军民普遍渴望和平,不希望战争;同时,国际社会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再爆发新的内战,因此国内矛盾在一定时期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但是,还应看到,中华民国政府当局不愿放弃一党专政的政权,不愿放弃彻底消灭中共的愿望,因此国内矛盾还存在激化进而重新爆发内战的危险。中共对此的战略决策就是争取和平解决国共矛盾,但同时又要做好战争准备。
  由于抗战期间日军深入中国腹地,因此处于正面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的主力大部分位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与此相反,处于敌后战场的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等却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为改善不利的战略处境,蒋中正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国民革命军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中正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
  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下,中共所属各武装力量纷纷向附近据守的日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投降,并对拒不投降者展开攻击。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指挥河北、山东所属部队积极向关内进发,配合苏军占领东北地区。
  由于中国国民党当局没有谈判诚意,因此对毛泽东赴重庆事未作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中共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中正进行多次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中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中国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
  中国国民革命军在蒋中正的部署下,调集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原日军占领区推进。但是,国民党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