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订婚的风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9:08:29
拜托啦,明白人给说一下吧
我是女的啦
不过还是谢谢二楼

肥城订婚的风俗:
旧时,男婚女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年龄大小、相貌丑俊、聪明愚笨,均无选择的权力。同时,还有买卖婚姻。此类婚姻多数女方贫穷,男方以钱财相许。女子出嫁必须从一而终,丈夫夭折、早逝也不能改嫁。妻子去世,男子则可以续娶,称“续弦”,也可以纳妾。封建婚姻礼仪繁琐,陈规陋习甚多,主要有:
  换贴。男、女一般至十五六岁,经媒人说合,两家同意,由媒人携“敬求金诺”的红贴至女家,回“谨遵台命”的红贴。男女通婚,旧时以女大为贵,有“女大三,抱金砖”之说。
  换柬。换贴之后,再择吉日由媒人携带书有男子姓名、生辰年月等内容的四折红柬和装有聘金及礼品的拜匣至女家,换回许亲的红柬,定下亲事。
  娶亲。 旧时结婚称娶亲。 经媒人征得双方家长同意,选定良辰吉日。婚期临近,男方给女方送“催妆衣”,喜日前一天夜里,女方整理嫁妆,姑娘上轿前“绞面开脸”,梳洗打扮,穿红袄,盘发髻,戴蒙头红,一般在凌晨左右,新娘“抓福”(即抓盘中所盛麸子、制钱),然后顶红伞,走红毡上轿。贫苦人家多用椅子抬新娘上轿。女方除抬嫁妆者,还要有1~3名男女送女客,讲究“去双回单”。花轿前后,灯笼数盏,途中遇庙过桥,新娘扔钱。男家事先装点新房,迎门墙上贴红“喜”字,门口贴新对联。娶亲前一夜,大伯哥给新人铺床,被子敞着的一头朝新娘,意为新娘进门准备吃气,铺毕在床上打个滚。新房墙上挂艾和蒜,意为小两口相亲相爱,过日子会算计。枕头内放枣、栗子、花生,意思是“早立子”,“花着生”。花轿至男方村口,迎亲人打着灯笼恭候。轿到男方门前,须等指定的时辰,新娘方可下轿,俗称“磨性子”。新娘下轿,先拜天地,后拜父母、夫妻互拜,再入洞房。新郎为新娘摘去蒙头红,新娘向众人散喜烟、喜糖、长命烧饼,新娘喝“宽心面”。晚上,新人喝交心酒,晚辈闹洞房。新娘座帐3天。3日内,亲友乡邻送“小饭”(面食、花生、糖果等)。第3天,新娘
由嫂子陪同到族家各户磕头认亲。长者付“见面礼”钱。第4天,新郎同新娘带鸡、鱼、肉等四牲礼“回门”,亦称“认亲”。至此,全部结婚礼仪方告结束。
  旧时,县内还有一些封建婚俗,如童养媳、娃娃亲、换亲、纳妾、冥婚等。
  建国后,废除封建婚姻制度,贯彻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换贴、换柬的方式终止。50~70年代,在农村成婚,多由介绍人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