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社会地位,文化象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1:35:36
旗袍的身份、社会地位、文化、审美象征

10近代革命之前,中国没有时装可言。清代的几百年,因为“人分五等,衣分五色”,人们按照严格的身份、等级穿衣着色,一代一代穿着被规定好的同样的衣服都不能烦。
20西方的入侵不仅带来了大炮,也带来了现代观念和时尚,受此影响的服装革命像是做减法,减去繁琐的节外生枝的装饰,减去多余的无意义的造型,逐渐露出人本来的面貌和精神来。
3020年代至30年代,旗袍盛极一时。名流明星为了时髦和动人更是挖空心思,旗袍腰身由宽变窄,袖子由长变短,衣身忽长忽短,衣衩忽高忽低,别出心裁的“旗袍花边运动”,又给旗袍镶上亮丽、艳俗的滚边。更新潮的摩登女郎,以西式衣裙概念进一步改良旗袍,西式长短外衣裹着勾勒出人体线条的旗袍,滚着毛皮边的斗篷披在袒胸露背的连衣裙外,唯恐不能显露出美人的妖娆体态和刻意的甜腻。
40文雅体贴的中式长衫和严谨肃穆的西服,基本采用黯淡的灰色、褐色、深蓝,一举取代了满化男装的花哨、臃肿。
50新中国建立,使中国历史在整整半个世纪的特别时刻发生了最重大的转折。沉浸在翻身幸福中的新中国人民,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改造中山装:明兜改暗兜,七扣改五扣,翻领的角尖一点,领口大一点,把紧扣的喉头解放出来。(作为新中国创始人和领袖的毛泽东很喜欢这种改进了的中山装,于是人民又称其为“毛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建国初期中国百姓服装真实写照。
60一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横扫了美丽。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只能穿“老三色”:蓝、黑、灰;“老三装”:“毛服”、青年装、军便装。军装这个最具革命意味的草绿色时尚迅速绿遍全国,草绿色军帽、帆布挎包、军用宽皮带、毛泽东像章、语录本也连带成了配套的装饰品。
70“一年土二年洋,三年穿上的确良”,这句熟悉的话语定会唤起现在40多岁的人许多亲切难忘的记忆,这曾是人们多年的“戒严”生活有了新的可能性的征兆。透过这句谴责农村人进城忘恩负义的话,我们还发现“的确良”这个初级的化纤产品,竟是70年代时尚的代名词。尽管“抵制奇装异服”的禁令依然未解除,但劳动服、拉链衫、风雪衣、顺褶裙、碎褶裙已悄然成风。
80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人民的服饰观,开始由犹豫、兴奋、狂热、盲目向冷静、选择、思考不断地转移着。注重衣冠礼仪的中国百姓,从起初怕露富发展到了开始讲究用衣装营造富有形象。毛料制服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