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学里的,春化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5:06:01
花卉学里的,春化是什么意思?

春化作用是指植物的种子或幼苗需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才会开花结实的现象。
许多植物必须在第一年时进行营养生长,等储存了足够的养分与经过冬天的低温以后,在第二年春天才会开花结果。其实,春化作用的出现和休眠一样,也是植物应付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植物在开花期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不幸遇上低温,则很容易无法抵抗而导致不开花或死亡。所以经过长久的演化,植物本身便发展出一个适应的策略,那就是等待寒冬过去后再开花结实(即春化作用),以确保繁衍后代的目的

春化(vernalization)低温对越冬植物成花的诱导和促进作用。冬性草本植物(如冬小麦)一般于秋季萌发,经过一段营养生长后度过寒冬,于第二年夏初开花结实。如果于春季播种,则只长茎、叶而不开花,或开花大大延迟。这是因为冬性植物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形成花芽。冬性作物已萌动的种子经过一定时间低温处理,则春播时也可以正常开花结实。春化作用一词即由此而来。冬性禾谷类作物(如冬小麦);二年生作物(如甜菜、萝卜、大白菜)以及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牧草),都有春化现象,这是它们必须等到翌年才能开花的基本原因。
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T.Д.Лысенко)提出的关于冬性品种可以用寒冷处理转变成春性或夏性品种的理论。此论点是不合宜的,因为遗传本质并没有被低温处理所改变。后来该词一般被解释为:低温(包括人工及自然低温)诱导或促进植株开花的作用。所有需要低温诱导或促进开花的植物,都可以在其营养体时期进行,但并不都能在种子萌发时进行。一般来说,能在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如冬小麦,其对低温的需要是兼性的,即低温能促进开花,未经过春化将延迟其开花。只能在营养体时期进行的,且幼苗必须达到一定最小体积才能感受低温的如芹菜,其对低温的需要是专性的或是绝对的。种子萌发时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胚,营养体时期的感受部位为茎尖。
温度要求 对大多数需经低温才能开花的植物,1~2℃是最有效的春化温度,但只要低温持续时间足够长,-1~-9℃都有效。
其他条件 除低温外,春化作用还需要氧、水分和糖类(呼吸作用的底物)。干种子不能接受春化,种子春化时的含水量一般需在40%以上。离体胚在有氧、水分和糖类的情况下,才能起春化响应。
春化与光周期 很多二年生植物的成花,既要经过春化,又需要长日照。其中某些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