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条件下大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5:30:26
复杂条件下大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万松岭隧道为超大断面双向四车道大跨度公路隧
道,是杭州市南部地区进入西湖风景区的一条城市旅
游交通要道。隧道洞口有风景名胜、大量既有建筑物
和公路,洞顶有海军干休所基地,周边环境条件复杂,
对施工的干扰大、要求高,施工风险高。
隧道采用三心园拱结构,全长818. 99m,开挖断
面171m2,开挖跨度17. 874m,高12. 026m,高跨比
0. 67,施工中易发生坍塌。隧道建成后净宽15. 2m,
净高5m。
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
初期支护以超前管棚、工字钢支撑、锚杆、C20喷钢纤
维混凝土等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按承载结构
设计,采用C30模筑混凝土。
隧道进口位于浙江省革命烈土纪念碑正门旁边,
K0+365. 738~+466段长100. 262m从万松书院和
既有的万松岭公路下穿过,埋深6m,覆跨比(H/B)仅
0.34。施工中必须确保洞顶及附近既有建筑物安全和
万松岭公路正常营运,不能中断交通。出口紧邻省军
区后勤部、第四人民医院职工住宅小区、门珍主楼及住
院部,最近的楼房距隧道开挖口部线仅4m,洞顶部正
上方为自来水公司泵站房,埋深8~15m。
隧道穿越地层进口为饱和残坡积黄土及人工填
土,出口为松散的碎(块)石杂填土、强-弱风化泥岩,
地层自稳能力极差,地下水较丰富,施工中极易发生大
变形、地面沉陷和坍塌。施工中坚持“预探测、管超
前、严注浆、小断面、短进尺、强(紧)支护、早封闭、勤
量测”的二十四字方针,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
2洞口浅埋大跨段施工技术
2. 1地层预加固技术
原设计隧道进口采取地面注浆与洞内管棚相结合
的地层加固方案,如图1、图2所示。在地面39m(对
应里程K0+377~+416段)隧道中线两侧各13. 5m
范围布设注浆孔进行预注浆,采用?42长6m的注浆
管,间距1. 5m×1. 5m,梅花型布置。地表加固后,洞
内采用?114长管棚超前注浆加固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