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伞兵英雄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4:13:29
汶川大地震,伞兵英雄共十五人。伞兵跳伞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朱军却说十五名伞兵是写下遗书然后跳下去的。跳伞是伞兵再熟悉不过的事,又不是跳楼,而且还有降落伞。就不至于掉下去摔死,既然不会摔死,为什么还要写遗书呢?
我是雪人123说的有理,但是我记得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时可不知地形不也有几个挂树上吗?

跳伞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有很多限制因素
根据规定,伞兵平时跳伞高度是800-1000米,手动开伞器工作高度4000米,降落伞的设计使用高度3500米,且必须事先选择空降场,搞好指挥保障。但这次空降情况不同,伞兵面对的是崇山峻岭,峭壁峡谷,河流,高压线。并且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示,无气象资料。另外,从5000米高空跳伞,先不说空中气流情况,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低温,如果一出舱就开伞,就可能在长时间的下落过程中冻伤,而如果为了减少在低温中的暴露时间采用高跳低开跳伞,又可能在高速自由落体过程中被迎面气流吹得脸部充血。

另外,这也跟狼牙山五壮士没的比呀,难道我们的伞兵跳伞就是为了碰运气挂树杈子么?

不是有降落伞就在哪儿都能跳,它对周围环境和伞降高度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汶川那个地方大多是峡谷地带,而跳伞最低高度要在6000米左右,当时他们跳伞高度为5000米,这就是很危险的,再者,峡谷地带多有峡谷风,而汶川县城却在狭窄的地域范围内,你跳下去能否准确降落在平地上很那把握的,弄不好死人很正常的,

因为他们不熟悉地形,万一跳河里怎么办?万一降落伞被石头刮破了怎么办?人们都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海拔高云层厚能见度底没有地面引导及地面情况

当地的地形气象条件非常复杂,而且高度也远大于正常伞降高度,在一般战斗情况下是不会投放伞兵的

不要以为挂着个降落伞就摔不死,掉进河里淹死也有可能.被尖锐物刺中牺牲也有可能

还有,降落伞不是百分百能打开的
据<中国空军>杂志介绍,包括第一个跳出机舱的空降兵研究院院长李振波大校在内的数名战士的主降落伞无法打开,是用备份伞才安全着陆的

制约跳伞任务执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天气。你可以看到当时天空中的云量,指不定落哪去了。
你可以逆向思维一下,如果没有危险的话,怎么就往下跳了15个就不跳了啊,当时飞机上还有很多伞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