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计算题中没有考虑惯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3:14:33
比如一个物体从匀速运动到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理论上给予力F和时间T,但是由于惯性,物体理论上达到加速度a所用的时间是不是会比实际所用时间长实际上的位移会是S么?
我问题有误
我是指在a的加速度下由匀速V1达到速度V2所用的时间理想是否会比实际短?

448755083
那什么是趋向性?
难改变之前的运动状态么,在一样的力F,那不就是需要更多时间的作用才能达到V2么?

其实这个惯性就是反映在加速度上的。我们说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加速度的存在,而惯性的大小就是间接通过加速度的大小来反映的。比如说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受到一个力F的作用,根据F=ma知道,如果物体的质量为零,也就是惯性为零,那么在力F的作用下,a将是无穷大的,而当m不为零的时候,a就由无穷大变小,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而加速度越小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得越慢,所以说惯性不是让物体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是具有维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趋向,注意是趋向性,也可以认为这种趋向使物体的运动状态不那么容易改变,质量越大,这种趋向性就越明显。

力可以认为就是加速度,有合外力立刻产生加速度

由于考察惯性后,运动状态将会变的复杂,我从前也问过老师类似的问题,我问的是人船模型,老师给我说简单的问题不要想的那么复杂,现在研究的前提都是理想状态。

呵呵,你把两个概念错误的联系在一起了。
惯性是物体有保持禁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一种固有属性。
而加速度只和合外力有关系。他们之间不发生叠加效果(也就是说,他们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用你的例子来说:物体只要受到了合外力F,就会立刻拥有加速度a,这是不需要时间的。需要时间的是由于这个加速度a,物体的速度由V1变化到V2。
我想你可能想知道的是:物体受力F本身是不是需要时间,答案是实际上是需要的,因为物体受力的过程是一个形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说一个施力物体A要施加给受力物体B以F大小的力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当这个F大小的力一旦形成,那么加速度a将立刻产生,不需要时间。

公式里提到质量了(因为有力),提到质量了也就是说惯性已经被考虑进去了,公式本身没有问题,注意“惯性是质量的本身的属性”,如果以楼主的观点那么上面那句话就得倒过来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