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xx的一封信(梧桐、人类、自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2:41:36

x老师:
你好!
网络带来了便利的交流条件,以后就用这种方式向老师多多请教了。
上次太原之行时间虽短,但感觉收获很大,两个学生也感觉不虚此行。去年一年练功较正常,从去年三月份至今一直未中断练功。尤其是春夏秋三季的练功强度很大,我与几个学生普遍感觉上功很快。有时一天的练功时间在六个小时左右,我边教边练也边体会。静功缠丝太极拳、易筋经、抖大杆等做为核心内容,每天必练。从过去注重站桩到现在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练功,中间也有了个很大的思想转变。正月初五上午x老师关于几大训练要素的讲解,更让我对自己现在已逐渐形成的一整套训练体系的认可。
武术是求真的艺术,传统练功方法与现代体育科学的训练方法的有机结合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每次听毛老师对这种观点的论述,都有一个新的感受和收获。意拳大师姚宗郧和赵道新两位前辈就是这种观点的受益者。姚宗郧跟王芗斋仅三年时间水平就很高,他把现代体育与意拳的训练方法的有机结合,使他能从众多的意拳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芗蓊的继承人。而赵道新从年轻时就抛开传统的阴阳五行对拳学的模糊解释,转向对人体力学、各种生理现象、脊椎肌肉的合理开发练习,尤其是注重对抖大杆的练习,形成独特的杆术训练体系,训练效果很佳,也验证了老前辈们常说的,三年拳不如一年杆。从两位意拳大师的身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从x老师身上也能感觉到这种现象。比如x老师创编的四十五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一式,感觉就是把现代体育中的扔铅球、掷标枪与传统的搂膝拗步的合理组合。我现在这种结合的意识也比较强烈,平素的训练中时时贯穿其中。
这次x老师木球功与木桩的演示,让我也大开了眼见,现正让几个学生寻找合适的材料制做木球。传统里好的练功方法由于失传或老师保守的原因,已很难见到,导致了现在传统的拳术慢慢地演变成了拳操,失去了武术原有的含义。挖掘传统里好的练功方法与现代体育的合理结合,一直是我这几年在探索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通过网络这种现代化的快捷交流方式我想得到毛老师更多的指导,希望毛老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精华多传送过来,我慢慢地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初次与x老师用这种方式交流,想说的话很多,问题也很多,今天就先试用一下,感受一下这种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带来的乐趣。

写信,具体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