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宋江招安是对是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2:04:18

《水浒》一书中最令人产生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宋江被招安到底是对还是错。
  宋江原本是郓城县押司,自小深受封建儒学教育,一腔正义,一心报国。然而无奈由于朝廷奸邪当道,宋江饱受排挤。宋江有谋略,有志向,不满足于现状,这点在“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中可见一斑。梁山泊好汉除暴安良,纪律严明,深得民心。然而在组织及带领梁山107名好汉替天行道一段时间之后,宋江也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难道真的一直和朝廷对立吗?长此下去,难免会有王寇之争。由于深受封建儒学教育,宋江并不愿意也不敢长时间和朝廷为敌,所谓一朝为臣民,不得叛逆。以及思图报国。从现实的角度讲,宋江带领下的梁山泊也并不想与朝廷为敌,只是奸邪当道,官逼民反,不得已而为之。于是乎,招安似乎成了梁山泊好汉的必然结果。
  然而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既然明知朝廷蔡京、高俅、童惯等奸邪当道,排斥异己,招安之后与之有过节的宋江等人又如何能安好?事实不是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招安之后,宋江等人任命仍受排挤,还差点被冠以拥兵自重之赚疑。直到被派平判方腊,方有立足之地。方腊是打下来了,可梁山泊好汉十去七八。不亦悲壮。可仍不得善终,宋江、卢俊义最后还是死于奸臣的陷害。何等凄凉。
  宋江心不心痛,当然心痛。然而用他的话说这是大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换成吾等是小民,只想安稳生活与工作,何等大义谈不上。再说在那朝代,君主无能,奸邪当道,民不寮生。朝廷之中正义何在。本来依靠自己已经实现了自由,亦得以除暴安良。从历史的意义上说,一个朝代既然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朝流,等待的只有新的力量来推翻它,实现改朝换代。可宋江却还是要走回头路。落了个悲惨下场。
  从企业等利益集团的角度讲,宋江的战略选择是错误的,至少所谓的“大义”也许是一个争议。试问当时的朝廷否能够代表“大义”。再试问读者一句:如若你是宋江,又如何选择?事实证明这种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理想最终总是会走向破灭。

其实还是对的,毕竟他们困守孤山不是长久之策,而且当时大宋多次征他们都败了,但是不能说明当时他们实力很强大,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大宋国力已经衰退,而且多方造反,内忧外患,由此来看宋江他们当时的实力还是有限的.而且根据后来他们征方腊死伤惨重的结果来看同样是反贼方腊的实力也很雄厚,所以就算他们不被招安恐怕也作为有限,而招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