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赵魏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4:20:34
资治通鉴为什么这么划分呢,请明白人给讲讲。

偶啥也不懂不能回答别人问题赚分,我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着问呢,再这样下去我要欠百度钱了,悬赏分低点,大家别嫌,呵呵:)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奴隶主统治的上层建筑。而后者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地主阶级统治的上层建筑。春秋社会后期奴隶制经济开始瓦解,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掌握国家政权。而此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形成,步入封建社会。当然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啦

在历史上是这么定义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家分晋的影响足以大到产生这种转变的程度,它只是一系列事件中标志性的一个。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除晋国的最后国君——晋静公,最终完成三家分晋的历程。三家分晋是以新旧势力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晋国社会变革的结果,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只是司马光的看法
本人比较赞同 周敬王崩,周元王即位的西元前475年 为分水岭

春秋时代虽然诸侯混战,但为了维护天下秩序和自己安全,大国只求争霸而非得天下,争霸时也基本都会尊王!春秋时代强大到能影响天下大局的有:秦晋齐楚等,但实际上齐在齐桓公之后就不再是霸主,秦穆公虽实现霸业却因为强大的晋国的存在始终无法向东发展,后来也不再强盛(商鞅变法之前),真正长期强盛的只有晋国和楚国!
而三家分晋之后,传统的等级观念发生变化,大夫取代诸侯、诸侯无视天子成为理所应当的事,天下失去原有的“秩序”,而西戎秦国也得到了向东发展的机会。从此战争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使他国服从自己,而是为了侵占、吞并!
至于大家说奴隶、封建,其实标准并不太适用。中国的奴隶制在西周开始就结束了,西周和春秋时代形成了比较近似的封建,但之后的时代就是“封官不封权”,地主的收入来源都是通过大一统的政府获得的,而非通过天子给的封地自己收入的。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首先 三家分晋 标志着春秋诸侯混战局面基本结束
再者 晋国分裂 使秦国失去了进攻关外的一大障碍,大一统趋势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