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熟读精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6:55:32
用自己的话概括《熟读精思》一文中所说的“此观书之法”。

[编辑本段]【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⑶,以验其通塞⑷,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⑸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⑹,而求其理之所安⑺,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⑻而无以立⑼矣。大率⑽徐行却立⑾,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⑿;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⒀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⒁身体,对书册,详⒂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⒃暗记。只要多诵⒄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⒅。”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⑴纷错:纷繁错杂。
  ⑵遽(jù):仓促
  ⑶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⑷通塞:畅通和堵塞。
  ⑸自屈:自动屈服。
  ⑹诘难:追问,责难
  ⑺安:稳妥。
  ⑻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夺,更改,修正。
  ⑼无以立:不能成立。
  ⑽大率:大多
  ⑾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却立,退立。
  ⑿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⒀姑:姑且,暂且。
  ⒁正:使……端正。
  ⒂详:安详。
  ⒃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⒄诵:读。
  ⒅见(xiàn):通“现”,显现。
  ⒆急:要紧,急迫。
  [编辑本段]【译文】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