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教】:按【佛教】的理论如果“施舍”会助长人的邪见,该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01:52:30
举个例子:如果我最了解的人找我借钱,但我知道若借了会令对方走入邪道。怎么办?〖佛教〗有戒律,是禁止“吝啬”。

1。没有这条戒律,也不是把戒律学死与否,因为根本没有这条戒律。

2,施舍的意思是指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把自己认为能帮助对方的物品,财物布施给他人(并无取回)。 您的例子是借也就是说此行为并非布施(要取回)。

3,布施是看个人的能力而设,主要是去除贪念。举例来说,我或许非常喜爱这台收音机,假如我把它送人,我不只放弃这台机器,也放弃了对它的依恋。我去除了恋着,也就是去除贪〈lobna〉心,当你 的心不再有任何的依恋,就是自由、清净和平稳。所以,我鼓励人们尽其所能地付出。

4,从佛陀时代开始,没有人供养金钱给比库。因为接受金钱是不清净的行为。如果布施会导致邪见,那么这样的布施是应当指责的,不适当的行为。真正的布施是无可指责的,适当的行为。举例,我帮助一个残缺儿童,供养食物,此布施是无可指责的。

5,如果您知道这行为会导致别人的贪欲,而并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此布施是应当指责的。比如说借钱给赌徒,而并非关乎救人生命的事情。这不叫做布施,而是痴愚。

你不想借 还找借口
你那个朋友真可怜

不要把戒律给学死,否则对佛教整个的教义也会理解有偏差.
本身其实是很圆通的,这需要的就是智慧.
针对您这事,既然确定借钱不好,那就不要借.
别说是佛教思想,就是一般做人都不能这么助纣为虐啊.

吝啬是指对于金钱财物的执着。
如果你明知借了钱会令对方走入邪道,那就应该不借,这不仅不是吝啬,反而是止恶行善

事态本身并不是可以挂钩的,所谓的吝啬即为:过分爱惜己之财物,当用而不用。俗称“小气”。可不借钱不一定是吝啬,比方说对方借钱是用在不正当的途径上,即你说的“邪道”,那又为什么称之为吝啬呢?不吝啬是指尽可能的对他人提供帮助,不过分地看中财物,而不是指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概要求“慷慨”,当慷慨有可能使人误入歧途的时候,我想这种慷慨还是不要的好。如果我说的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那我感到很荣幸。:)

你应设法引其入正道。 你可看看《大伽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