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请举几个例子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0:47:14
分别以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为对象举三个例子,要有详细的理论分析
:1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各是什么。2两次否定与三个阶段。麻烦大家
又是粘贴复制,一楼的朋友,最起码你要看我在问什么吧。。。。

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虽然回到“正”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用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列宁称之为“螺旋式上升”,毛泽东称之为“波浪式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

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又如中国的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再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我举几个例子吧
那种理论的我就不说了
1、以前毛泽东用飞机作过例子。飞机起飞,离开地面,是对飞机停在地面这一状态的否定;(暂且叫做第一次否定吧)
飞机到了终点站,降到地面,停回地面,这是对飞机刚才飞在空中的状态的一次否定(算是第二次否定吧)
你看,两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了。
不过要注意一点,否定之否定的最后状态虽然和最先的状态一样,但有质上的区别。就像本例中毛泽东说飞机的例子,飞机后面一次停在地面与飞机最初一次停在地面是不同的回事。
2、我想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