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3:18:04
比如 早上去上学,打的要10块,公交只要1块
本来打算打的的,想了想还是节约点坐公交,
到了学校就觉得平白无故多了9块, 本来可以不用的,但心理觉得
非要用了,就当是打了的。。。。
经常有这种心理

可能表诉的不是很清楚蛤。。

这可以用“心理账户”来解释,人的心理会有很多心理账户。

  想想因为你早上事实上是可以用10块打的的,而你选择了用1元坐公交。因此剩下的9元在你内心已经被划入了一个特定的“心理账户”,一个完全可以随意花的账户。因此你觉得花这个钱理所应当,甚至不花都让你难受。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
  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音乐会门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门票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门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帐户的问题。
  人们在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门票归到了不同的帐户中,所以丢失了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的帐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门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门票都被归入了同一个帐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听一场音乐会了。人们当然觉得这样不划算了。

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因为你的性格。
你平时肯定是一个很节约的人,而且你做事经常会很容易的改变主意,总是拿捏不定,应该怎么做。其实这没什么的,这是你天生的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其实是最快乐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你就这样生活下去好了。
最后,祝你越来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