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士兵一年饷银多少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7:47:37
明朝士兵一年饷银大约多少两?
普通士兵!加上将领更好!

看时期与地区,也分卫所兵和募兵
明初的军饷包括供给军士全家人的“月粮”和单独在军事行动时发放给军士本人的“行粮”,骑兵(马军)的月粮定额是二石,普通军士的月粮定额是一石,有家室的发放盐二斤,无家室的发盐一斤,军马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被判戍边的罪犯(恩军)视家人数量供给月粮,四口以上每月一石,三口以下每月六斗,没有家室的每月四斗。行粮是没有定额的,视作战、操备、修边、防秋等军事行动的行程计算支取。这些军饷折成白银就是明朝卫所兵的饷银,一直延续到明末为止,折合大概每月四五钱白银左右。
明英宗时期,由于军户大量逃亡,明廷开始使用募兵制,自愿募兵的对象是全体百姓,抽选募兵的对象是军户,最初募兵待遇是发给银二两,布二匹作为奖励,后改为自愿参与募兵的发给白银五两作为安家费,免掉其家庭五石税粮,额外免除家庭两人徭役;被抽中募兵的发给白银三两五钱,额外免除家庭一人徭役,但被募得的士兵不发放月粮和行粮,只发给每人每月四斗粮食作为口粮。
明武宗时期,募兵标准变化,安家银下降为三两,但被募得的军士可以支取月粮,标准为米一石。
明世宗时期,被募到的普通士兵允许支出行粮,由于月粮改由大米支出,比较好折成银两,这一时期明军普通军士多了一个每日支取的“口粮”标准,最初标准为银三分三厘,比如戚家军每日的军饷标准就是口粮三分三厘,行粮一分二厘,一年军饷标准大概在十八两白银左右。
明穆宗至明神宗时期,募兵标准再次上调,募军每人发三两安家银,二两行粮,入伍后还要支取每月一两二钱到五钱的月粮。
天启时期,月粮标准上调,辽军每月的军饷大约在二两上下,而贵州、四川等地进入辽东作战的,每月军饷标准接近三两。
当然,至于发到士兵手里有多少,就很难说了,明代欠饷从万历二十七年就开始,根本没法统计,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要看哪个时期,明末财政危机,军饷是极低的,而且欠饷严重,这也是明军为何没能剿灭李自成和后金的原因之一。

1000银两,相当于现在的蓝领,白领之间的水平。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一分”,年饷还不足4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