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 三水的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日军暴行等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9:49:26
如题。
越多愈好,愈快愈好

7月10日“永不忘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收到了幸存者周纪穆老人以“南京大屠杀亲历记”为题发来一篇回忆文章。

家住上海的周纪穆老人,今年90岁了。2004年5月25日,他和夫人王静媛,在侄女周蜀华(南京锅炉厂总工程师)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并接受了纪念馆工作人员的采访。

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周纪穆老人,对那场灾难仍然记忆犹新。以下为周纪穆老人的文章:

南京大屠杀亲历记

我于1937年11月底,参加抗日南京保卫战。我担任卫生队分队(救护站)队长,共有队员8人,其中内、外科医生各一人,药剂一人,护士长一人,护士二人,担架二人,设救护站于南京新街口。我们分配的任务是负责在南京保卫战中救护防守从光华门、中山门到太平门一带阵地的受伤军民任务。南京保卫战前夕,时任南京城防司令唐生智和教导总队长桂永清在召集守城官兵时宣誓呼吁与南京共存亡,至少要守六个月。记得战斗最激烈是在12月10日到12月12日,我们和前方战士日夜奋战,冒着枪林弹雨救死扶伤。虽然我军火力上处于劣势,但团队士气仍然信心百倍,奋战到底。

12月12日夜里形势突然急转直下,前方军队大量后撤,地处新街口的我们看到部队犹如潮涌,车马拥塞一团,紊乱之情无法想象,真是兵败如山倒,乱作一团。我们见大势已去,只好决定返回在五台山的团队留守处。这时已快中午,我们悄悄地想进入留守处。刚刚到门口,一位看门的老头告诉我们快看看上面,这才发现了一面日本膏药旗,他说日本兵已经占领了留守处,正在搜查。这是一次极大的侥幸。我们急忙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装扮成难民向鼓楼方向的难民营奔去,沿途已是尸体遍野。印象特深的是这一段时间南京城里静悄悄毫无动静,而在下关区挹江门外密集的枪声和凄惨的喊叫声连成一片。自顾不暇的我们三个人是边逃,边躲,边问,大约在凌晨进入了鼓楼的一个难民医院。经过与一位传教士联系,知道他们正要组建一个难民区病房,并同意把我们留在医院,充当医护工作人员。

就在我们刚刚躲进难民区这个基督教医院不多时,闯进来一位浑身血渍的同胞,众人赶快把他血迹擦洗干净,发现他仍然脸色苍白。他是从下关煤炭港逃出来的,他向我们哭诉着在江边的成千上万官兵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