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修行的信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6:40:12
佛陀常常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万法唯心所造的道理无非是要我们真正懂得并且学会如何应用到实际修行中去充分发挥这句宇宙真谛的威力,我们今天学佛念佛的人应该好好的观照“既然眼前的这个涉身处地的娑婆世界都是我们执着的念头变化出来的,那么我们今天认真努力的念佛,就凭借这个清净的念头也实在没有道理不能变化出另一个相应的世界来,因此我们要是能把世俗那股强烈执着的劲头全部拿出来放到念佛修行上怎么会不成功呢,

你要明白为什么念佛。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29岁时开始修行,创立了佛教的教义。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经典有许多,自古以来,大家最重视的佛经是<<华严经>>,称为经中之王。

南无阿弥陀佛

会成功的。

阿含经曰:「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所谓四念住。」「如是四念处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藕益大师也说:“夫念自佛者,是四念处观。若一切法门,不为四念处所摄,即外道法。故知与禅观同也。”----《念佛即禅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