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宇宙真的在果壳中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16:28
会不会是这样:宇宙中的各种星球或星系就像狭义中原子或夸克或是更小结构中的的一部分,宇宙中的运动的行星就像处于某个原子内部的粒子的运动,而人类只属于其中很渺小的一部分。而那原子又只是另一个宇宙中的某个物体中的某个原子中的,这样循环下去,无始无终?
期待看到更多观点,大家就当各抒己见吧

这种宇宙结构不清楚,不过弦理论中有一个类似的模型。这个很复杂,我尽量简单的解释一下。

物理学对时空的描述经历过三种模型结构
一是欧式几何,是经典力学及光学的基础;
二是黎曼几何,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三是量子几何,是超弦理论的基础。

我要说的就是最后的量子几何,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空间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拓扑学原理。简单地说,弦在不同的空间维以不同的方式振动,表现出粒子不同的电荷、质量、自旋、强荷等各种性质。

弦是缠绕在空间的维度上振动,有两种能量来源:缠绕能和振动能。空间维越小,缠绕能越小,振动能越大;空间维越大,振动能越小,缠绕能越大。

数学可以证明这两种能量是成反比的,而弦所表现出的物理量是由能量的总量决定,所以两种能量孰大孰小并不重要。

但这会引发一个结果,虽然总量一定,但空间维大小是不同的,普朗克长度(1.616×10^-35m)是一个分界点,在这之上,振动能占据主导,在这之下,缠绕能占据主导。所以从普朗克尺度出发向两端发展,得到的世界在物理学上是没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10^61普朗克长度)和10^-61普朗克长度的宇宙本质上是相同的。

也即是说,微观的世界可能存在无穷多个宇宙,由于量子力学的涨落效应,这些宇宙很可能是随机的产生有瞬间湮灭的。但请注意这是对我们而言,因为我们是以缠绕能为主导的“轻弦”来测量,而他们是以振动能为主导的“重弦”测量。当我们交换测量工具,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对一种“宇宙间的包容”的猜想,我们看别的宇宙是微观的,而他们看我们也是微观的,区别在于选择了不同的弦。

建议看看<时间简历>各大书城都有卖!
霍金的!

我也这么想过。
关于宇宙的事我们不可想象

我对这个没什么感觉,只是认为这是力作用的结果呈现出来的形态
我是想问凭啥是果壳啊?跟霍金没关系吧?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这“in A Nutshell”在英文上不会真的是“在果壳里”的意思吧
我只是觉得要是受了这书名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