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经济制度下对市场人员的供求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03:04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你对市场人员的供求的看法,发表你的观点!

深化人才市场体制改革 构建人力资源大市场
随着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实施,争议多年的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改革方向已水落石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如何融入到人力资源大市场将成为政府人才市场改革的主旋律。
一、全面认识人才市场20多年实践的重大意义
自80年代初政府所属人才市场成立以来,已形成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较完整的人才服务体系,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地位基本确立,一个崭新的人才服务业也孕育成熟。据2007年统计,全国共建立各类人才服务机构6833家,固定人才交流场所2620个,人才服务网站3298个,为1251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各类人才服务,接待流动人员8280万人次,登记求职人员3012万人次,帮助1345万人找到了工作或转换了工作岗位,人才市场已成为各类人才流动、就业和择业的主渠道 。
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作为一个专门服务领域,人才服务业已经形成并基本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人才市场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配置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到以市场机制为主要配置手段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力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我国人才市场体系以有形的人才市场为载体,以人才竞争机制、人才供求机制和人才价格机制为调控因素,实现了对人才资源合理导向、优化配置,提高人才效用和人才素质,实现了良性循环。
二、建人力资源大市场是人才市场发展必然趋势
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人才和劳动力两个主要部分,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被分离为人才与劳动力两大市场,并由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来管理,从而在体制上使人力资源市场难以统一,劳动者被人为地确定为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不同身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政府安排改为自由双向选择之后,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业务交叉越来越多,差别也越来越小,社会对干部或工人身份的界定越来越淡化,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所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