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科学近似,这句话怎么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0:44:06

老实说,这个是哲学问题。。。还真和物理没什么关系。
它代表了一种建立在一定原则之上的抽象,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缩影
通俗的说,人的思维活动(这里指探究性的思考)都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抽象描绘的活动,关于这一点不需要太多例子,比如:物理中许多原理是对实验结果的抽象总结,美术中的几何形体是对生活中的实体的形态进行的抽象总结。(楼主可以在物理书的众多实验中自己找几个例子)
人类的思维模式中总有这样一种倾向:让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可以说这也是大自然的一种倾向。比如著名的:能量最小化原理
从哲学或者宗教观点说:世界的本质倾向是平衡的。
然而生活并非如此,小到人类,大到宇宙,从社会关系,到元素衰变,都是不够平衡和稳定的。正是因为不够平衡,才会依据平衡的倾向进行转变。哲学观点是:世界是运动且不断变化的。物理学观点是:熵--能量的移动。
我上边说的是为什么要抽象,下边说怎么样抽象
这里不多太多,一句话:突出本质矛盾
这很重要,请楼主思考物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真的没有一点点影响吗?当然不是,但是影响很小,属于次要矛盾。这里不说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而物体本质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属性是什么?是质量。OK了,为了简单化问题。我们进行合理抽象,方法是,突出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物体被忽视掉体形参数和密度分布情况变成什么了?变成点了,变成一个有质量的点了。这就是质点的来历,有的情况下体积参数,密度分布,质量都是主要矛盾,那么就不能忽视掉其中的任何一个,这些情况就是不能抽象出质点例子
近似,永远不是准确答案,这和抽象是一样的,抽象,永远不能表达真实原貌

1.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简单化而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模型。
2.当物体自身的大小 形状 运动状态对研究物体运动没有影响的时候就可以看成质点

举个例子:1.如果研究的是 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年所用的时间 此时就可以忽略掉地球和太阳自身的重量了 地球和太阳就能看成质点了
2.如果研究的是地球的自转 就无法忽略掉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此时地球就不能看成质点了

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简单化而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模型。
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近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