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0:18:54
RT

【原句】
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
【译文】
在上者怎样做,在下者就跟着学。(指上面的人(领导)怎样做,下面的人(下属)就跟着怎么做。多用于贬义。)心里有,(就会)表现在外面。(指)
【出处】
1、上行下效。
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2、存乎中,形于外。
一说《黄帝内经》:“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
一说《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另见《资治通鉴》:“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
【注释】
1、“上行下效”这句话语出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既忠既孝,上行下效。”《元典章·户部七·杂例》:“省库取受一分,路取至十倍,上行下效,旧弊未除。”袁静《不可战胜的力量》:“有老首长传、帮、带,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到榜样和模范作用,上行下效,身教胜过言教嘛。”
2、效:效仿;模仿。
3、“存乎中,形于外”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原意是,人的身体内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引申到人的思想和品质等方面,这句话用来形容:(1)人的内在气质,必然会在言行中体现出来。(2)人的思想境界,一定会在言行中表现出来。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从正面表达了“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的道理。“言为心声”“相由心生”等也表现了这一思想认识。一说出自《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内心真诚,能在其外表中看出来。“慎独”是儒家讲究的重要概念,是对个人道德水平的至高要求,意思是一个人独处时还能保持谨慎不苟。一个人可能在言辞中处处粉饰自我,但其品行终究会在行动中暴露出来。不少涉贪腐的官员被抓后,人们往往发现,此前不久他们还在大谈特谈为官清廉之道。勉强装可以混过一时,却终究难免百密一疏,如果长期心口不一,在其气质上、行为中也会有所异常。另《资治通鉴》:“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强调“正心”对于治国的重要意义,认为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