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败夷凌 关羽失荆州后 蜀汉的实力是怎么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5:52:19
遭此二劫 是不是意味着必败了?

历史上哪一个人能够代替诸葛亮 完成大逆转 灭魏灭吴 然后一统天下?

有这个人吗?

我看过书,有史学家深入分析,其实,夷陵之战才是真正确立三足鼎立之局的战争,非赤壁之战也.因为夷陵之战最终解决了荆州归属问题,吴新占荆州,蜀有四川,形成了一均势. 而两国的联盟又和大国曹魏形成了一相对的局势,故此,曹魏几十年间一直采取守势,不敢冒然进攻. 夷陵之战后三国的版图也几乎不变.

刘备败夷陵,关羽失荆州,造成<<隆中对>>无法实现,从此,蜀国由鼎盛走向了低谷,虽然,后有孔明和姜维苦力支持着局面,但已为蜀汉40多年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蜀只占有一益州,虽说是当时最大的州分,地势也最为险要,但东吴有三州.魏有九州,蜀可谓是最弱小的政权. 益州处於相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方面实力都不如中原的曹魏. 举个例子,蜀全国的兵力加起来不过十万,只是曹魏的五分之一,而曹魏能出兵攻打蜀的兵士有近20万.

蜀汉后期,地处偏远,初期建国的人才到后期已几乎凋零,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之说. 孔明用人多重人才的品德,所以在政治上是清廉的,但很少是一流全面的人才. 再加上后期的蜀汉在政治上已趋於腐败,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禕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朝中无贤臣管得住刘禅. 故此刘禅也开始重用一些庸臣或奸臣,连姜维都不敢入朝,跑到了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 还有的是,蜀汉政治内部的矛盾在后期时非常激烈. 原刘备的外来势力和益州的土著人的冲突未有得到很好的制衡.

姜维八伐中原收效甚微(由於其错误的战术部署,如其被说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反而大大地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被动局面,加速了蜀汉的失败.

历史上哪一个人能够代替诸葛亮 完成大逆转 灭魏灭吴 然后一统天下?
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历史上,除了朱元璋的明朝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况且,小国和大国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看肯定得不偿失. 后来的曹魏也同时具备了两路伐蜀,吴的实力了.

我的意见是能代孔明的人是有的,就是姜维. 其将才确实有,只是胆略太大,外加运气不好,遇到的对手太强,终不能逹其愿,但其对蜀忠心耿耿,尽忠职守. 大臣郄正对姜维就有很好的评价, 有史为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