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成功之后清廷是如何统一台湾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3:58:07

1662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郑经嗣立。1664年(康熙三年),清军攻占金、厦,郑经率部退守澎、台。这时,郑氏集团内部矛盾很多,派系斗争激烈,他们原来所奉行的抗清旗号,已逐渐失去了号召力。

  1681年,郑经死,部将冯锡范等缢杀郑氏继承人,改立郑经次子克塽嗣延平王位。克塽幼弱,成为冯锡范的傀儡,内部政治腐败,互相倾轧,势力更加衰落。在此情况下,康熙帝坚持统一台湾的正确主张,于1681年七月,“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将军总督等统舟师进取澎湖、台湾”。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战舰三百,精锐水师二万,由福建铜山(东山)乘南潮进取澎湖。经过七天激战,郑军守将刘国轩败回台湾。澎湖失守,台湾上下“莫不解体”。郑克塽遣使诣军前乞降,清军进驻台湾。

  郑氏投降后,当时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弃其地”的荒谬主张。施琅坚决反对这种意见。他认为,“台湾地数千里,人民数十万”,野沃土膏,断不可弃;同时,台湾乃东南之屏蔽,有着重要的国防地位,“弃之必酿成大祸”。康熙帝坚决支持施琅的正确意见。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凤山、诸罗),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的开发同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斗六门巡检(道光十五年改为斗六门县丞,至光绪十三年云林县成立时裁撤),乾隆二十九年,诸罗县辖区由原四里十四庄四十社,划为四里四十六保十八庄三十三社。这时候的古坑乡疆域,属他里雾堡与斗六门堡管辖,乾隆五十三年平林爽文后改诸罗县为嘉义县。

如果简单来说,是康熙帝的时候派大将施琅用武力打下来的.

具体细节可以看下面: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ta/439142.htm(康熙远征台湾)